云投訴 | 四川瀘州5萬居民“心頭病”:公立學校規劃七年未開工原創封面新聞2021-01-13 23:50:06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 這些年來,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紅星街道大驛壩社區、天立社區的居民們,為了孩子上學的事情,焦頭爛額。由于轄區內規劃的公辦學校拖了一年又一年,不少家庭,從孩子讀幼兒園開始盼著修小學,然而孩子已經就讀初中,家門口的小學還沒開始修建。 近日,瀘州多名居民向封面新聞云投訴,稱通過政府規劃的民生工程江韻學校,長達7年未建成,對當地官方多年來的回復“征地未完成”不滿意。“土地征收問題一直不解決就一直不修建?每次都是‘格式化’來回復大家的質疑,相關部門完全是慢作為不作為!”談及這個規劃的江韻學校,社區居民很氣憤。那么這個學校到底是何種原因一拖再拖?相關部門是否又在推進建設?近日,封面新聞記者就此進行調查了解。  規劃區域內房屋破舊 居民投訴上學難 5萬多居民的社區沒有公辦小學 “第一個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就盼著江韻學校建成,現在孩子馬上小學畢業了,二胎也上幼兒園了,盼了又盼的江韻學校還是沒建成,這都7年了!”大驛壩社區居民陳女士,時不時都會走到原本規劃建設江韻學校的地點,看著雜草叢生的荒地,陳女士失望不已。 陳女士口中的江韻學校,是2013年當地規劃的一所公辦學校。當地媒體曾經公開報道稱:籌建中的瀘州市江韻學校位于龍馬潭區紅星街道大驛壩社區,是瀘州市、龍馬潭區打造的一所集小學、幼兒園于一體的城區高規格學校。該項目占地45畝,總投資5400萬元。辦學規模為小學36個班,學生1620人;幼兒園12個班,在園幼兒360人。項目預計2014年9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招生,2015年完成二期工程。學校建成后,將極大緩解城區教育資源不足,解決城區子女上學難、上學遠的問題。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惠及數萬人的民生工程,卻長達7年未見落實,成為當地居民的“心頭病。” 大驛壩社區常住人口有4萬多人,加上緊鄰的天立社區部分小區,5萬多居民都為沒有公辦小學苦惱。如今由于人口多,大驛壩社區被拆分為了大驛壩社區和春暉社區,天立社區也被拆分為天立社區和雙桂社區。 但不變的是,由于沒有配套的公辦小學,眾多孩子上學要被調劑到至少3公里以外的新民小學甚至更遠的其他學校。“我們這里有幾十個小區,幾萬人在這里,附近只有瀘州最好的私立學校,但是一所公立幼兒園、小學、初中都沒有,調劑去的學校也沒法滿足這么大的缺口。”陳女士說。  規劃區域內荒草叢生 規劃用地荒草叢生 40年房齡老屋已成危房 封面新聞記者走訪了這片原本應該建設為學校的地塊。這片地緊鄰沱江邊的規劃用地,除了已經建成投用的公交車首末站外,其余則是還未拆除的破舊的老屋、長滿雜草的荒地。而一江之隔的對面,是瀘州城區繁華的商圈和金融中心。 根據規劃,這片地總占地100多畝,規劃修建學校、市民廣場、小型農貿市場以及公交首末站,其余則是綠化用地。其中,教育建設占地40多畝。如今,除了已經投用的公交首末站,其余的規劃仍在“紙上”。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對該片區域公立學校的規劃,其位置、面積仍未更改。 在這片規劃的區域內有5棟老舊樓房。“我們特別希望能夠拆遷搬出去,這邊居住環境太差了。”居民魯大姐介紹,這里5棟樓是以前瀘州磷肥廠的家屬樓,建成投用的時間最早的有上世紀70年代末,最遲投用的也已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屋。現在,這些老屋普遍線路老化、漏水嚴重,“甚至有的房屋水泥日久一捏就碎,下雨天不得不打傘在廚房做飯。” “5棟樓共有140多戶人,我們99%都想搬出去,就是拆不到,難得很。”劉大爺說,2016年當地部門曾召集大家談拆遷之事,“本來我們都以為談妥了,但是后來又沒有下文了”。 在這塊規劃區域內,還有一片屬于瀘州供電公司的地。瀘州供電公司轄區內,有一位保安在值守,但其辦公室已經相當破舊。在屬于供電公司的房屋資產上,大部分都被貼上了“危房”的標簽,大片空地上也是雜草叢生。保安介紹,這里偶爾用來作為電力公司電工的培訓地。  規劃區域內,屬于瀘州供電公司的房屋資產寫上了危房提示語 供電公司:同意以“等價值實物還建”方式進行土地征收 “眼見規劃中的學校一直沒動靜,自2014年以來,為了孩子上學問題,每年不少家長上訪問政江韻學校建設進度。”封面新聞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2014年至2020年間,在市級或者省級的網絡問政平臺上,每年都有多條關于江韻學校的咨詢問政,但當地教育部門的核心答復多年來都始終一致,即“土地征收不順利”,且曾直接指出是因大驛壩電廠的地塊征收有難度。 瀘州供電公司有關工作人員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早在2013年,上級就對我公司上報的《四川省電力公司瀘州供電公司關于大驛壩電廠土地房屋征收補償相關問題的請示》進行了書面批復,同意以‘等價值實物還建’的方式進行處置。” 住建部門:對土地征收“具體進展不便多說” 1月11日,封面新聞記者向龍馬潭區住建局詢問土地征收進展,龍馬潭區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瀘州市江韻學校的項目屬于瀘州主城區內的規劃,項目征收等目前由市上住建部門牽頭,區住建部門則主要在配合,具體進展不便多說。但記者從瀘州市住建局獲悉,該項目并未移交到市住建牽頭。 1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再次向龍馬潭區住建局了解瀘州江韻學校征地相關事宜,龍馬潭區住建局稱將于當日書面回復,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教育部門:供電公司的條件難滿足 龍馬潭區教育和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土地征收難,“癥結”在于瀘州供電公司提出的“等價值實物還建”方式落實太難,“要求我們在龍馬潭主城區內等面積給他們修建好辦公樓來置換,龍馬潭主城區很難再找到等面積的位置,而且政府代建難度太大。”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正是因此,造成征收工作無法推進,阻礙了 |